導語:為什么說人生開掛的人,都有“最速曲線”思維?本文與大家探討。
千萬不要成為一個“優(yōu)秀”且“無用”的人。
什么是“優(yōu)秀”且“無用”的人?
比如有的人考研,非常努力,每天早上四點起來學習,晚上十二點才休息,非常辛苦。
問他為什么考研?他不知道,也不知道考研以后干什么,他說是家里人讓他考的,報考的專業(yè)也不是自己喜歡的,所以學得非常痛苦,最后也不出結果。
看上去是很“優(yōu)秀”的,但其實“無用”。這就是在用戰(zhàn)術上的勤奮掩蓋戰(zhàn)略的懶惰,我們更應該花80%的時間在戰(zhàn)略選擇上。
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,選擇比努力重要。一個人想變得優(yōu)秀,想成長得最快,那么就要做對選擇,最好是找到自己的“最速曲線”。
什么是最速曲線?
什么是最速曲線?
伽利略其實是“最速曲線”問題的提出者。
他想,當一個球從同一個高度的斜坡滾下來,什么樣的坡滾得最快呢?
在1696年,瑞士數(shù)學家約翰·伯努利再次提出這一問題,并征求解答。
牛頓、萊布尼茲、洛必達等人都參與了問題的解答,次年有多位數(shù)學家得到正確答案。
如上圖所示,紅色的這條線是最快的,這就是最速曲線。
滑雪運動員在意的不是哪一條路線最短,而是哪一條線最快到達終點,最快的這一條線就是最速曲線。
最速曲線也能給我們啟示意義:選擇最速曲線,在最速曲線上努力,才更有價值。努力是支點,而選擇才是那個杠桿。
追求成長,是每一個人的最速曲線
我認為,追求成長,是每一個人的最速曲線。
很多年輕人出來上班,選擇工作的參考標準,就是能賺多少錢。
但也有一些優(yōu)秀的人,則是以成長為自己的目標,他們知道,只有成長才是最速曲線。當你成長了,才能賺到更多的錢。
尤其是在非常年輕、不是非常缺錢的時候,千萬不要太在意眼前的收入,更多的是要思考:
是不是在一個有價值的公司工作?
有沒有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老板?
有沒有跟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共事?
這些才是寶貴的財富,字節(jié)跳動張一鳴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。
有人問張一鳴:為什么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就成長很快?
張一鳴說:
工作的前兩年,我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、一點回家,回家后也編程到挺晚。確實是因為有興趣,而不是公司有要求。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抽取爬蟲的模塊,到負責整個后端系統(tǒng),開始帶一個小組,后來帶一個小部門,再后來帶一個大部門。”
把成長作為最大的收入,這些在未來的作用,遠遠比當前的收入價值更大。
高瓴資本張磊說過一段很有啟示意義的話:
無法燒掉的東西才重要,總結起來就三樣,那就是一個人的知識、能力和價值觀,這也是深藏于內心并真正屬于自己的“三把火”。
選擇比努力更重要,當你不斷成長, 瘋狂吸收,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,當你的知識能力到達了一定的水平,你的視野會更寬廣一些,在面臨諸多選擇時,你做出正確選擇的概率也會更大一些。在不斷的正確選擇中,會慢慢地形成馬太效應。
所以在還非常年輕的時候,不要著急多賺錢,而是要成長。
有人問巴菲特,為什么很多人賺不到錢?
巴菲特的答案很簡單,因為他們不肯慢慢賺錢。
錢要慢慢賺,但能力要快速提高,這就是屬于人生的最速曲線。
管理能力,也是企業(yè)的最速曲線
不僅是個人,企業(yè)經(jīng)營也要有最速曲線。
最速曲線,其實還有一個名字,叫做等時曲線。
也就是說,在這條最速曲線上,物體在均勻重力場中(無摩擦)滑動到最低點所花費的時間與其起始點無關。
很多人問,我現(xiàn)在學習還來得及嗎?我現(xiàn)在想經(jīng)營好公司來得及嗎?
最速曲線告訴我們,當都在這條線上時,到達終點需要的時間是一樣的,和起點關系不大。
起點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變化的速度快不快。
你找到你的企業(yè)的最速曲線,在這條最速曲線上長期努力下去就夠了。
在低谷期和困難時期,企業(yè)更需要找到最速曲線,而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是最速曲線。
組織這一塊兒我說得比較多,可以看看以前的文章。
今天重點談一談管理體系。
當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,沒有太多機會的時候,就到了管理的紅利期。別人3天干完的事情,你兩天就干完了,你就能取得領先優(yōu)勢。
很多公司,在快速發(fā)展階段,都不太注重管理,因為增長掩蓋了很多問題,但一旦不增長了,無數(shù)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。
雷軍說,2015年,小米手機連續(xù)3年贏得中國第一、全球第三的領先位置后,對“快”的片面追求,而沒有下決心解決當時存在的硬件團隊研發(fā)團隊管理問題,由此造成了產品規(guī)劃、交付等系統(tǒng)能力的嚴重落后,雷軍認為這是小米犯下的最嚴重、最致命的錯誤。
小米補課后,才從“死亡螺旋”中掙脫出來,重回高速發(fā)展之路。
大量的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,你走過的捷徑,有一天,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加倍還回來。
而一開始就老老實實建立管理體系,打好了管理的基本功,把制度、流程、體系建立起來,你的團隊執(zhí)行能力也就強了。
這也是很多企業(yè)團報管理工坊的原因,他們把公司里的數(shù)十位管理送來管理工坊學習,再落地到企業(yè)中,所有人的心在一起,上下同欲,管理的體系是一樣的,效率就會高,最后人效就會高。
華農保險在2020年中旬團報了蹲馬步管理工坊企業(yè)班,30位同學不僅在培訓時積極投入,也在落地過程中學以致用,業(yè)績連年增長,并在2021年首次保費突破32億,在超行業(yè)不景氣的情況下,連續(xù)兩年實現(xiàn)盈利,人均產能保持在行業(yè)3倍。
所以對企業(yè)來說,要找好最速曲線,從底層建立起自己的優(yōu)勢。
作為個人、企業(yè),想要成長都非常難,也很辛苦,學習管理體系落地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,需要付出無數(shù)的努力。
巴菲特說過: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、復利、等待和耐心,懂得時間復利,才能看到結滿財富果實。
無論你是企業(yè)還是個人,都要在最速曲線上努力,有耐心等待,我們終將看到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