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這個思維,做不好管理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6-09 17:51:25
導語:
為什么做管理,一定要有“雙贏思維”?管理者如何用“雙贏思維”處理團隊、部門和客戶的問題?本文與大家探討。
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,很多人習慣于一分為二地看問題,經(jīng)常為了一己之私,忽視了對方的利益。
比如,在團隊中,管理者對員工頤指氣使,員工也不服氣,經(jīng)常因為一些小事爭吵,影響團隊的氛圍;
又如,兩個部門在協(xié)作時,有些人只考慮自己部門利益,不管其他部門的利益訴求,導致協(xié)作不暢,項目一再拖延;
再如,有些企業(yè)為了獲取最大利益,犧牲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,卻以高價格賣給客戶,不重視用戶體驗,最后也永遠失去了客戶。
對于管理者而言,這種“你輸我贏”“你輸我輸”的“零和”,甚至“負和”的博弈思維,是不可取的,即便你能一時獲利,也必不能長久。


幫人,就是幫己
1997年前后,東南亞遭遇經(jīng)濟危機,印尼受到?jīng)_擊很嚴重,很多工廠全都倒閉了。
印尼ASAHI玻璃公司由于玻璃賣不出去,加上印尼潮濕,玻璃不好存放,公司也面臨著生死危機。
這年夏天,印尼ASAHI玻璃公司的日本總經(jīng)理,來拜訪福耀玻璃公司的曹德旺,希望他能夠從ASAHI公司購買玻璃。
曹德旺在了解了他的難處后,不但同意每月從印尼ASAHI玻璃公司進口4000噸玻璃,而且以當時中國市場的現(xiàn)價購買。
日本經(jīng)理非常感動,當下“撲通”一聲,就給曹德旺跪下了,他認為曹德旺挽救了公司,也挽救了他自己。
日本經(jīng)理離開后,下屬問曹德旺,現(xiàn)在印尼受災(zāi)這么嚴重,老板跟他買那么多玻璃,為什么不談價格,把價錢壓一壓?
曹德旺卻認為,他看似在幫別人,實際上也是在幫助自己。因為上下游企業(yè),雖然是有買賣關(guān)系,但也是分工不同,絕對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。要想讓公司健康發(fā)展,不僅自己要做好,更需要供應(yīng)商發(fā)達。
果然,過了一年多,亞洲經(jīng)濟回暖,玻璃原片供不應(yīng)求,價格不斷上漲,而且很多企業(yè)還拿不到貨。
但是,在那段時間,福耀每個月都能得到ASAHI至少一艘船的供貨保障。而且,ASAHI不僅按時發(fā)貨,也從未給曹德旺漲過一分錢。
直到一年后,玻璃價格幾乎翻了一倍,ASAHI這才通知曹德旺,不好意思要漲價。
曹德旺立馬就答應(yīng)了:“早就該漲價了,真的很感謝!”
這個故事,記錄在曹德旺先生所著的《心若菩提》這本書里。

你贏,我也贏
所謂雙贏,是指雙方通過合作,都能獲取一定的利益,而不是此消彼長或者兩敗俱傷。
當你本著“雙贏思維”去處理團隊、部門、客戶之間的關(guān)系時,往往都會有一個不錯的結(jié)果。
具體說來,在團隊管理中,你不能只是命令和管控,強硬地拍下一個目標,就不管不顧地催著下屬完成。
你要從雙贏的角度出發(fā),找到雙方的共識,讓對方接受目標,并且去培養(yǎng)他,做好這個事情。
你首先先要想,這個目標跟團隊的每個人有什么關(guān)系。你要去問團隊的每個人,他到底要什么?然后,你要去思考他要的目標跟你的目標之間有沒有關(guān)系,能不能夠共贏?
當你把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的目標聯(lián)系在一起,讓員工覺得不是在給公司打工,而是在為自己奮斗時,他就擁有了自驅(qū)力,就更愿意為了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。
如果他的能力達不到,你也要去培養(yǎng)他,教給他做事的工具和方法,發(fā)展他的強項,幫助他成長。
最終,你驅(qū)動團隊拿到結(jié)果,而員工在你的幫助下拿到績效獲得成長,這就是“雙贏”。
在部門協(xié)同中,你不能只考慮自己,利用對方,你要有“利他思維”,利他就是利己,就是一種雙贏。
你要知道,部門之間從來都不是競爭對手,不是敵人,而是并肩作戰(zhàn)的伙伴,是關(guān)鍵時刻可以把后背交給對方的兄弟。
所以,作為一名管理者,你在與其他團隊合作時,不能只想著自己的目標能不能完成,你要找到彼此的共同目標和價值,要通過合作,實現(xiàn)“雙贏”,要做到“成人達己”。
經(jīng)營一家企業(yè)也是如此,為什么一家公司能夠盈利?
普通人會想,怎么樣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,先讓自己獲得成功。而具有“雙贏思維”的人更愿意成就客戶,先讓客戶成功。
坊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,亞馬遜創(chuàng)始人貝佐斯開會時,經(jīng)常在會議桌旁擺一把空椅子。還會告訴所有人,這張椅子上,坐著“非常重要的與會者”。明明是空椅子,坐著的是誰?
貝佐斯告訴他們,是客戶。不管在做什么決策時,都不能忘記,我們是在為客戶創(chuàng)造價值。
你能為他人提供價值,幫助他獲得成功,那么所有的人也都會盼著你取得成功,你也就賺到錢了。
回歸本質(zhì),以客戶為中心,重視用戶需求,用戶也樂于為你的產(chǎn)品買單,這即是一種“雙贏思維”。
作為一名管理者,當你真正具備“雙贏思維”,處理好團隊、部門和客戶這三種關(guān)系,就能解決大部分的管理問題。

如何培養(yǎng)雙贏思維?
了解了“雙贏思維”的重要性,那如何培養(yǎng)“雙贏思維”呢?
為什么很多人執(zhí)拗地爭個輸贏,結(jié)果處處碰壁,碰了個頭破血流?
就在于他的眼界很低,他的格局不夠,他只看見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,卻看不見更廣闊的天地,更長遠的利益。
如果一個每天在街頭乞討的乞丐不想著改變現(xiàn)狀,卻嫉妒比自己要錢要得多的乞丐,那么這人估計一輩子就只是乞丐了。
所以,做管理,一定要有格局,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眼界。你的眼界和格局,決定了你的職業(yè)上限和你的人生高度。
你不要害怕團隊里面優(yōu)秀的人,不要擔心其他部門會分走你的利益,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,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問題,要重視長遠利益,要始終抱著“雙贏思維”去對待別人,幫助別人,并從中獲益。
人性是幽微的,每一個人都是利己的,但通常只想著利己,只考慮自己,最后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結(jié)果。
為什么這么說?當一個人從利己的欲望出發(fā),或許能夠在一時之間取得大的成功,但過不了多久,一旦他的心態(tài)出了問題,比如他變得傲慢、聽不見意見,等等,就會產(chǎn)生一大堆的問題,甚至會讓他的成功毀于一旦。
所以,作為一名管理者,你一定要有利他之心。利他,并不是說要損己利他,不是要通過損害自己來讓對方獲利。
恰恰相反,利他是說,你要充分了解對方的需求,通過合作雙贏,重視對方利益的同時,也保證自己利益得以實現(xiàn)。
有時候,你想爭取雙贏,向?qū)Ψ阶尷?,但對方卻要的更多,甚至超出了你的底線,損害了你的利益。
這個時候,你就不要一味地退讓、妥協(xié)了,你要堅持原則,要有自己的邊界。如果是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,就別干了。
舉個例子,客戶購買你的產(chǎn)品,一再讓你降低價格,讓你打折扣,要優(yōu)惠,你抱著雙贏的想法去溝通,爭取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(jié)果。但是,溝通沒有效果,客戶也聽不見你的建議。你在評估之后,覺得損失太大無法承受,那就不要再妥協(xié)了。
再比如,別的部門領(lǐng)導找到你,想讓你幫忙干個事情。但這個事情,本來和你不相干,不由你負責。你可以思考一下,從中找到彼此共同的利益點,去賺取收益。如果確實沒有任何的益處,你也確實不想干,那就別委曲求全,要勇敢拒絕。
因為,你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,幫別人做事,自己的情緒卻很壓抑,那這就不是“雙贏”了。
正如史蒂芬·柯維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》一書中所講: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臺,而不是一個角斗場。
一名優(yōu)秀的管理者,不會去玩“你輸我贏”的游戲,而是懂得通過雙贏合作,來成就自己。
最后,你要有邊界,要堅持原則,不要做無底線的妥協(xié)。